顺丰在快递界是消费者十分信任的,那么顺丰是如何快速发展的呢?
渠道控制
1996年,顺丰开始进军国内快递业务。以顺德为起点,顺丰将网络触角延伸到广东省以外,通过向长三角地区复制业务模式,进而扩张到华中、西南、华北。
为了节约成本、加快速度,在顺德之外,顺丰的快递网点多数采用合作和代理的方式。每建一个点,就注册一个新公司。从1996年到2001年之间,在顺丰的网点铺设中,个人承包、挂靠与直营等方式并存。这种形式和加盟类似,非常松散,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,互相连成一个网络。顺丰各地网点的负责人是公司的中坚力量,他们上缴一定数额的利润,多余的则留下。
直到2002年之前,顺丰一直都没有总部,只有一大批如广州顺丰、中山顺丰这样的地方公司,靠的是“自然延伸”式的自发扩张。高速扩张中的顺丰还有失控的危险。加盟商各自为政,以自己为原点,以自身利益为半径画半圆,为短期利益而牺牲质量和品牌。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顺丰开始采取激烈的方式进行收权。
定位
一开始顺丰确立的明确的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是:主要做中端的文件和小件业务,不做大件重货的运输和派送,其中尤以商业信函为主。
在服务标准上,顺丰也制定了有别于其他快递公司不同的标准,这包括:(一)该司不设800免费电话服务(他们认为,真正讲求时限的客户不在乎几角钱的电话费);(二)不收同行代理的快件,未开通城市不设代理;(三)其公布的快件价格无折扣、不优惠;(四)递送员培训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;(五)不做广告(递送员取件快是最好的广告,还有邮政方面的原因)。
速度和规模
2003年,随着顺丰的队伍不断扩大,顺丰将目光放在了空中。
用飞机运快件的成本不菲。不过,通过租飞机,顺丰实现了全天候、全年365天无节假日派送,且在服务时效性方面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。随后,顺丰利用飞机,在一线城市中推出了“准限时服务”,即可以承诺客户基本上48小时送达,急件可以24小时送达。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干线,即便头天下午6点取件,第二天一早也能收到。此时顺丰所谓的高价,在精准的时效性面前,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完全能够接受。 |